
21
7 月
2021
迎接生產~專家建議的哺乳呵護待產包

隨著預產期接近,很多孕媽咪會準備一個小袋子專門收納資料&證件……有需要時拎著就走 若要入住待產房時需要的證件才不會手忙腳亂

在待產時需要衛生清潔物品(待產包)…….可以提早詢問將生產醫院提供的服務 ,很多機構有貼心準備常用物品喔! 

小寶貝誕生後即面臨養育問題 國際泌乳資深顧問張桂玲護理長臨床母乳門診經驗提醒媽咪乳房皮膚的完整性很重要! <護您長>乳房肌膚保養~臨床專家推薦哺乳產包好物喔 !
Read More
0

Categories:
What’s New, 呵護哺乳分享

26
3 月
2021
哺乳媽咪如何保養乳房?
護您長乳房滋養油是母乳專家推薦哺乳期必備的好物喔!
輕鬆呵護,母乳專家推薦的護胸之道
護您長<2021>~與哺乳媽咪, 分享好物活動
若需乳房滋養油體驗禮物可訊息給我們
洽:www.hnfirst.com.tw![]()
Categories:
What’s New

06
3 月
2021
Categories:
What’s New, 未分類

03
3 月
2021
哺乳要準備甚麼?!
2021護您長與國際泌乳顧問(IBCLC)談哺乳234,專家知識陪伴哺乳媽咪 特別邀請陳崇萱國際泌乳顧問談<哺乳要準備甚麼?> 陳崇萱國際泌乳顧問(IBCLC),在產後護理之家督導觀察發現<哺育母乳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但並非意味著是件「容易」的事!就如同我們做媽媽一樣需要不斷學習與修正!〝母乳〞是上天賜予寶寶個別性的最完美營養食物,然而哺乳到底需要準備什麼呢? >崇萱國際泌乳顧問(IBCLC)臨床照護經驗分享三方向準備<這三部分環環相扣相互影響著!!!>
<一、生理:每位媽媽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身體狀況!在懷孕五個月時,我們的乳房開始踏上之後哺乳道路的準備!然而每位媽媽的乳腺多寡是不同的,製造奶水的輛當然就會不一樣。在媽媽生產完身體裡的泌乳激素隨之上升,而使得乳汁的製造也陸續增加。乳汁的製造是一種「供需原理」需要經常給寶寶吸吮或移出乳汁,我們的大腦才會記得要持續分泌呦!所以產後的媽媽們要記得讓寶寶吸吮(依寶寶需求,想吃就餵);當然哺乳的姿勢及寶寶是否有正確吸含,也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及乳汁製造的情形。 二、心理: (一)要有好心情:持有「正向感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所謂「正向感覺」是指當媽媽感覺有自信、愉悅、能體會和寶寶再一起的美好,以及充滿愛意地想著寶寶等情況下哺乳,或是藉由看著嬰兒觸摸寶寶、聽到寶寶哭聲等知覺刺激,催產素就會開始分泌;相對的「負向感覺」就是當媽媽有懷疑自身能力、擔心、緊張、焦慮、自責、害怕等負面情緒,或是疼痛、疲勞等不適,催產素的分泌就會受到抑制。因此產後滿足媽媽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將有助於排乳反射。所以看著可愛的寶寶(心情好) 哺乳時,隨著寶寶吸吮刺激,大腦垂體前葉分泌泌乳激素外,同時也刺激大腦垂體後葉分泌催產素,使得乳房裡腺泡周圍肌肉上皮細胞收縮、乳腺管開口張大造成乳汁流出,稱為「排乳反射」或「噴乳反射」。此現象是一種神經性的刺激,除了嬰兒吸吮外催產素的運用還會受到媽媽的想法、感覺和知覺的影響!所以媽媽們可以在哺乳前先來個「噴乳反射」的刺激呦! (二)支持系統:家人對媽媽哺乳的價值觀與社會支持系統也會有影響。是否有正向的家庭支持系統或職業婦女的職場友善與否都會媽媽的心情! 三、外在環境:若哺乳的場所周遭環境吵雜或隨時有同事進出交辦事宜時,會影響媽媽分心無法專注,間接影響乳汁的分泌,所以哺乳時也是需要一個舒適的空間環境的喲! 總之,媽媽們一定要「吃好」營養攝取均衡且熱量足夠;「睡好」充分的休息。才能保持好心情,讓我們的哺乳之路走得順利!> 資歷: 國際泌乳顧問(IBCLC) 國民健康署. 母乳哺育種子講師. 曾任馬偕醫院產房(產後)護理長 .雙和醫院產房(嬰兒室)護理長.台安醫院產房(嬰兒室)護理長.現任榜生聯盟產後護理之家副督導
Categories:
What’s New, 張桂玲國際泌乳顧問哺乳專區分享, 母乳專家教會妳, 護您長媽咪學苑

25
2 月
2021
為何要在《產前》就認識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2021護您長與國際泌乳顧問談哺乳234,專家知識陪伴哺乳媽咪 特別邀請張文姝國際泌乳顧問談<產前即與泌乳顧問討論與規劃哺育的重要性!> >是成功哺乳好方式喔!產前即與泌乳專家溝通哺乳計畫是很重要的觀念!
臨床護理專家指出,哺育母乳,對新手媽咪是一嶄新的體驗,也是母親與寶寶彼此學習的過程,正確知識與觀念並透過泌乳專家諮詢及協助可以提升媽咪哺乳自信心!哺乳過程更順利喔! 為何要在《產前》就認識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張文姝國際泌乳顧問(IBCLC)觀察指出<我們總是會在懷孕過程裡,就開始做起生產時與生產後的功課,找尋一位能合拍的產科醫師為你做產檢,找到一間能讓你好好放鬆的月子中心或月嫂幫你坐月子,上網搜尋關於孕產的媽媽群組加入,吸收別人分享的新知識與經驗,但卻往往忽略了產後的哺乳功課也是要在產前做好準備,才不會奶+淚+血齊發。??> 在養育上,文姝泌乳顧問覺得<關於餵母奶,也許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會選擇親餵這條路,但也不是說瓶餵就不好,只要媽媽開心餵,輕鬆餵,就是適合自己的哺餵方式。 甚至有些媽媽在產後立刻就選擇退奶,也是可以與顧問做良好的溝通,如何安全的下莊。為什麼不管要不要餵母奶都要找泌乳顧問???> 透過泌乳專家諮詢及協助<產前即與泌乳顧問討論與規劃哺育>文姝國際泌乳顧問分享~產前、產後計畫
<?產前: 1與泌乳顧問討論與規劃未來有新成員加入後的哺育人生 2 生產之前瞭解政府推行餵母奶好處的意義(真的不是我們要逼媽媽餵母奶),而是好處真的很多 3不管餵或是不餵,事先的了解總比事後的後悔好 4 產後才能在求救時,找到適合的資源協助(減少病急亂投醫當冤大頭的機會) ?產後: 1 產後初期減少石頭奶的機會(就算脹奶很不舒服,顧問也能現場協助處理,而不是網路謠傳,動嘴不動手) 2 協助媽媽了解泌乳機轉把握黃金增加產能的時期,避免日後辛苦的追奶人生(開奶/叫奶/你要怎麼稱呼這個方式都可以?) 3 針對當下不同的生產狀況適時協助調整最適合的哺乳方式 ?出院後: 1各種哺餵問題的解決(厭奶,用藥,親轉瓶,瓶轉親,增加/下修奶量…..),目的都在協助媽媽增能,讓媽媽對自己更有信心 2 突然塞奶,硬塊的處理(顧問到現場協助或者視情況線上指導處理),不要再說我們只出一張嘴? 3 評估後哺乳問題無法解決時,適時的轉介給更專業的醫師或者其他專業人員作更適當的處理 4 協助找到同溫層,讓餵母奶,養小孩不再孤單無援 5 好好開始,好好結束,找到正確安全的離乳方式 產前若能找到合拍的泌乳顧問(IBCLC),讓你的母乳之路可以走得不孤單,也可以更順利。 ?期待未來泌乳顧問能進駐到不同的醫療院所,發揮專長,在第一線協助媽媽。>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IBCLC #產前準備 #張文姝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Categories:
What’s New, 張桂玲國際泌乳顧問哺乳專區分享, 母乳專家教會妳

18
2 月
2021
哺乳期乳房要如何保養呢?
2021護您長與國際泌乳顧問談哺乳234,專家知識陪伴哺乳媽咪

特別邀清胡夢玲國際泌乳顧問談<讓哺乳媽咪邁向呵護肌膚的開始>是寵愛自己的照護好方式喔!

哺乳期乳房肌膚呵護是很重要的觀念!

臨床護理專家發現,沒有傷口前更重要的是保護及保養讓乳房皮膚保持在最佳狀態! 提醒哺乳媽咪<維持乳房皮膚的完整性觀念>是呵護乳房的開始喔!
Categories:
What’s New, 呵護哺乳分享, 專家指導-哺乳技巧, 張桂玲國際泌乳顧問哺乳專區分享

15
12 月
2020
?媽咪疑?為什麼漲奶會漲到腋下呢?
這就要從?說起囉!
?腋下(副乳⋯)??
乳房發育是由,胚胎初期(3~4週)從腋下到腹股溝連接成兩種條線,(4~5週)這兩條線上分布著6-8對乳腺,到最後只保留了胸前那對乳房,其它的原始細胞在出生前會完全退化,如果乳房發育異常或其它的原始細胞並沒有完全消退,就會類似像小貓小狗那樣的哺乳。在胸前腋下或者肚子上長出其它「乳房」,有的只長出一個乳頭,有的只是突了一塊肉,那腋下的稱「腋突」(Spences氏腋尾),它是胸前的乳腺組織向乳腺外上部突出延伸到腋窩的部分,乳腺組織長到腋下區域,也是儲存母乳和發生乳腺炎的潛在位置。
?所以孕期胸部會隨著雌激素的大量分泌而使乳腺組織變大,乳腺管以及乳房及腋下的淋巴循環不暢,易造成堵塞形成副乳腫漲,此時,我們可以經由冰敷來改善腋下腫漲。
所以乳房腫漲延伸到腋下腫漲這也是很常見的哦
#副乳也會有乳汁
#經前副乳也會有變化
#腋下脂肪肥厚不是副乳
Read More
0

Categories:
張桂玲國際泌乳顧問哺乳專區分享

15
12 月
2020
❤️今天來跟各位媽咪分享
嬰兒主導瓶餵技巧(Baby led bottle feeding)
嬰兒主導瓶餵技巧:
1、寶寶抱直,開始餵食前將奶嘴置於寶寶的上唇。將奶嘴送入寶寶嘴裡之前,先等寶寶自己張開嘴巴。絕對不要將奶嘴強行塞入寶寶嘴裡。
2、餵食的時候奶瓶維持水平(平行於地面),奶瓶提高到能維持奶嘴頂端充滿乳汁即可,不用擔心寶寶吃進空氣。
3、之後若還是希望寶寶能回到媽媽乳房親餵,最好讓寶寶一開始的一兩分鐘吸不到奶。
4、觀察寶寶釋放的訊息(baby’s cues) ,如果寶寶釋放任何壓力訊息如:手指或腳趾張開,奶從嘴角流出,把頭轉開,或是想把奶瓶推開,就必須休息一下,可以將奶瓶下壓,讓奶嘴頂向寶寶上顎,寶寶要繼續喝時,讓乳汁再流回奶嘴即可,也可暫時將奶瓶移開。如果寶寶釋放喝飽的訊息(頭轉開,想要推開奶瓶等)就尊重寶寶停止餵食。
5、餵食過程中可以換邊以接近親餵的模式。
6、找到適合寶寶的奶嘴,緩慢流速並能讓寶寶含上整個奶嘴至底部。
⚠️注意事項⚠️
1、請勿將奶瓶直立,那對寶寶來說充滿壓力,是一種危險的方式。
2、不要在寶寶被包住的情況下餵奶。你必須能看到寶寶的手,以觀察寶寶有否壓力訊息表現,寶寶喝奶時手必須是自由的,可以參與餵食。
3、餵寶寶時盡量讓寶寶的臉與你相對。對寶寶來說,餵食也是他們社會互動的學習。與寶寶眼神交會,跟他說話,餵食是一個有趣愉快的互動過程,而不是一項要盡速完成的任務。
4、不要用奶嘴在寶寶嘴裡攪動,強迫寶寶喝完整瓶奶。讓寶寶自己決定何時喝飽了。過度餵食會造成寶寶不舒服與不開心。
5、切勿添加或混入其他食物或藥物於奶瓶中餵養寶寶。
6、不要讓寶寶含著奶瓶入睡,以免引致蛀牙或養成不良的睡眠習慣。
❤️觀察寶寶吃飽的表現:
1.合上嘴巴。
2.吸吮慢了下來或不再吸吮。
3.放開或吐出乳頭或奶嘴。
4.推開乳房或奶瓶。
5.拗起背、轉開頭。
6.放鬆全身,睡着了。
若寶寶有以上「吃飽」的表現,主要照顧者應配合,停止餵奶。
http://nurturedchild.ca/index.php/2010/12/10/baby-led-bottle-feeding/
參考資料: 嬰兒主導瓶餵技巧 翻譯自 Fleur Bickford

Read More
0



Categories:
張桂玲國際泌乳顧問哺乳專區分享

13
12 月
2020
?如何自救~消滅恐怖的白魔王(小白點)
?小白點
小白點的發生原因如下:
1、在親餵部份,多數是寶寶含乳不正確。
2、吸乳器使用不當而產生摩擦後的皮膚磨損,新的皮膚覆蓋住乳孔(乳汁出口)
3、飲食油膩,導致乳汁黏稠度增加,乳凝塊卡住乳孔而形成一層薄膜。
所以優先修正寶寶張大嘴巴含乳,倘若使用吸乳器的媽媽就需要檢視吸乳器喇叭罩的尺寸,採均衡飲食,勿過分飲用高油脂飲食(尤其是鹽酥雞炸雞)???
?若小白點處有乳汁流出就不需特別處理它。除非伴隨著乳房有硬塊產生。
處理方式有下列:
1、準備生理食鹽水,把生理食鹽水倒在奶瓶蓋中,乳頭直接泡在鹽水裡(20分鐘)
2、用化妝棉沾鹽水敷在小白點的位置,每次餵奶或擠奶前做(10-20分鐘)反覆做幾次。再配合寶寶吃奶時(讓下巴對著硬塊方向吸奶)
3、還可用冷壓橄欖油,(或直接可食的食用油)用化妝綿沾油,按摩乳頭軟化小白點的角質層)
4、亦可整顆乳房泡於溫水中,先軟化堵塞區域,再按摩或者擠壓乳腺管開口。
再來網路上有些方法是用針來挑破小白點⚠️
建議還是尋求正確的管道,來得到協助哦!
Read More
0

Categories:
張桂玲國際泌乳顧問哺乳專區分享

12
12 月
2020
沛姍今天跟大家分享使用擠乳器方法:
最重要:選擇合適的喇叭罩(管壁週圍需大於4~6mm)
1、先把壓力調到最小,再慢慢調整到適當壓力,通常低壓(促乳模式)就可以引發噴乳反射。
2、兩側交替輪流擠壓,擠乳器使用時間應不超過30分鐘左右。
3、使用雙側擠乳器時,應在15分鐘左右結束。
4、結束前再行手擠乳,將喇叭罩位置的奶水移除
切記若有以下,請先暫停使用擠乳器,生理性乳房腫漲時、乳頭受傷時乳腺炎時⋯
Read More
0

Categories:
張桂玲國際泌乳顧問哺乳專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