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本身是個護理人員,也對於全哺育母乳的好處相當有觀念
回想第一胎時可能是新手媽媽加上經驗不夠,只知道餵母乳好,親身經歷後才知道哺乳問題真的很多….,尤其產後2~3天乳房腫脹不適 感受乳房緊繃、發熱、也擠不出奶水、孩子含乳困難…像石頭奶般的不適。也因為壓力與情緒過大….,續餵至產假結束後就停餵母乳;因為第一胎哺乳經驗,讓我深深的覺得<產前哺乳知識學習>很重要 !
幸福的我,今年三月再當了媽媽,哺乳功課也做嘞,可惜寶寶出生體重過小在保溫箱一天的時間,產後六個小時內沒有做及早哺餵過程且產後一到三天也沒有明顯的漲奶感,但產後第四天乳房突然有衝奶上來且明顯的漲痛,護理好友推薦使用了<護您長乳房舒疏胸膜>在乳房約15~20分鐘後感覺舒緩很多,隔天觀察奶水也順暢許多喔!
這次產前<母乳哺餵技巧>能力及依孩子需求親餵,讓正確哺乳知識+好輔助工具,幫助我渡過初期乳房腫脹不適且讓我這次哺乳過程順利不少呦
分享哺乳媽咪~<護您長乳房舒疏胸膜>在初期腫脹不適時是幫忙舒緩好物喔 !

在月子中心當護理師的時候,我都發現很多媽咪還滿不愛惜自己的"長輩"那就是你們的乳房、乳暈、乳頭。護理過上百顆乳房,每每護理都會語重心長的跟媽咪告誡乳房的護理真的很重要,不要覺得妳的乳房只剩下"哺乳"這件事;或是會遇到有些媽咪會說哺乳之後的乳房會外擴以及下垂嚴重,變成所謂的"木瓜奶"。但,簡單來說乳房會變成這樣,其實就是你們沒做好"乳房護理"這件事。
讓我們先來了解乳房的構造及功能:
- 乳房:主要由腺體、導管、脂肪組織和纖維組織等構成。
- 乳頭:圓柱狀部分直徑一般為 0.8~1.5 cm,高出乳暈平面約 1.5~2 cm 。乳頭周遭表面凹凸不平有點像菜花狀,女性乳頭有6-9個輸送乳汁的乳腺開口和數量不等的皮脂腺開口, 皮脂腺開口一般不會超過20個。
- 乳暈:乳暈表皮上有分泌油脂的腺體名為乳暈腺或蒙哥馬利氏腺(Montgomery's glands),因為乳頭和乳暈的皮膚相當薄弱,且當嬰兒吸奶時也需要此腺體為乳頭提供潤滑保護,所以不建議清潔乳暈乳頭。
- 乳腺管:脂肪組織發出的纖維隔將乳腺分為 15 到 20 個乳腺葉。每個乳腺葉都有一個輸乳管。輸乳管會在近乳頭處形成膨大的輸入管竇,末端變細並開口於乳頭。
- 輸乳竇:位於乳腺前端,分泌的乳汁會儲存於輸乳竇內,透過寶寶吸允而擠出乳汁。
- 脂肪組織:乳房的皮下為脂肪組織,脂肪組織的量決定乳房的大小。
- 乳房皮膚與深部胸筋膜有很多乳房懸韌帶,它們是結締組織,其作用是固定和支持。
這張圖請媽咪檢視自己產後乳房狀況。產後乳房萎縮的原因,可能是生產後乳房乳腺萎縮,皮膚失去支撐而下垂或是產後執行減重減少脂肪,進而造成乳房下垂。那什麼時候要開始保養乳房呢?其實我也有寫相關文章:護理師告訴妳:懷孕中期後該重視的乳房護理!!所以,正確來說就是要從懷孕,就要開始注意乳房的護理保養。除了,胸部按摩,媽媽你們還可以這樣做:
1. 選擇合適罩杯的胸罩,因為好的胸罩可以減少地心引力及重力對於乳房懸韌帶的牽拉,預防乳房下垂。
2. 產後胸部保養請注意哺乳正確姿勢,兩個乳房交替餵奶,兩顆奶每次時間不超過 60 分鐘。
3. Read More 0

寶寶真的有吃到奶了,到底是如何呢?
護您長,邀請母乳護理專家教會妳<Smart的哺乳功課 6>
邀請臺大醫院李怡樺護理長撰文分享 資歷: 現任:臺大醫院產科病房護理長 國民健康局母乳種子老師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專題撰文內容訊息洽: www.hnfirst.com.tw H&n護玲媽咪寶貝 護您長特派員訊息報導 怡樺護理長指出<因產後賀爾蒙分泌的關係,所以產後前1-2天是很難擠出奶水 但媽媽們還是可以看到或聽到寶寶有規律性的吸吮及吞嚥的聲音 媽媽可以仔細觀察,還是會有吞嚥的聲音,只是不是每一口,而是2-3口可能才有吞嚥聲音那就是吃到奶了!> 怡樺護理長說明<而且又加上寶寶的大小便能隨著出生天數遞增,那就更確定寶寶吃到奶了而且還足夠了呢!> 怡樺護理長於臨床上<我通常是這樣鼓勵媽媽的,若是一天餵奶8-12次(寶寶2-3小時一次)或是餵奶4-6次(寶寶4-6小時一次),奶水分泌的結果絕對是不一樣的,所以媽媽想著寶寶,願意付出我想成功哺餵母乳的路會是一路順暢的,另外,家裡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媽媽很辛苦的哺乳外,其他照顧小孩的事,例如換尿布、洗澡及安撫等,都是可以由其他家屬代勞,我想寶寶的誕生想必帶給家庭甜蜜的負擔及果實> 怡樺護理長於<產後如何奶水共共流>這個議題上臨床經驗總結: <當媽媽能夠觀察到寶寶的需求,並依照寶寶的需求哺乳,雖然吃的很頻繁,覺得很疲憊,但也因為如此想必你的奶水絕對是共共流,最重要的是還不會脹奶(乳腺不通)或發生乳腺炎的機會,因為相信自己辛苦絕對有代價的> 貼心小叮嚀: 媽咪可以觀察小嬰兒:有效吸吮外顯 (1) 嬰兒慢而深的吸吮。 (2) 可以聽到或看到嬰兒的吞嚥 (3) 嬰兒在吞嚥時發出咕嚕聲 媽咪可以觀察小嬰兒:含乳不好外顯 (1) 嬰兒一直都是快而淺的吸。 (2) 嬰兒吸奶時發出啧啧聲。 媽咪可以觀察小嬰兒:吞嚥動作外顯 (1) 吞嚥循環<吸 暫停 吞>。 (2) 兩頰不會極度凹陷 謝謝怡樺護理長針對產後住院期哺育母乳角度上專家分享<產後如何奶水共共流>,護您長邀請~護理專家教會妳<Smart的哺乳功課7>下期內容再分享給媽咪喔

護您長,邀請母乳護理專家教會妳<Smart的哺乳功課 4>
邀請李怡嬅護理長撰文分享(一) 資歷: 現任:臺大醫院產科病房護理長 國民健康局母乳種子老師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產後如何能<奶水共共流>~護理專家提醒住院期必學功課 怡樺護理長於臨床照護觀察<產後媽媽歷經千辛萬苦的生產,看到期盼已久的寶寶在出生後立即的肌膚接觸時總是流下感動的眼淚,感受到一切辛苦終有代價,接下來照護新生兒的重責大任從這時即將開始,第一份給寶寶的大禮就是哺餵母乳。 在這哺餵母奶的過程中,因為新生兒生理性脫水導致體重減輕,總讓媽媽覺得自己沒有奶,寶寶沒有吃飽,擔心自己害了新生兒…. > 怡樺護理專家於產後住院期指出<如何減輕媽媽的擔心及焦慮,讓奶水共共流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媽媽知道寶寶的需求,如何的表現示想吃?如何的表現試吃到奶?如何的表現是安撫等行為?另外,必須告知媽媽,每一個寶寶都是不同的,媽媽要如何學習了解寶寶的氣質及反應亦是非常重要的。媽媽若能了解寶寶的需要,提供合適的照顧,依照寶寶的需求去哺乳,媽媽的奶水自然會共共流了。> 謝謝怡樺護理長針對產後住院期哺育母乳角度上專家分享豐富內容,護您長邀請~護理專家教會妳<Smart的哺乳功課4 >分期分享給媽咪喔 更多護您長母嬰照護訊息請洽: www.hnfirst.com.tw


護您長,邀請母乳護理專家教會妳<Smart的哺乳功課3>
撰文:王嘉慧護理長 三重惠心婦幼診所婦產科護理長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母乳哺育種子講師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卡介苗預注師資 母乳媽咪愉悅的心情是泌乳機制奇妙運作的關鍵力 很多孕媽咪順利卸貨生產,晉級新手媽媽迎接新生命喜悅及興奮的同時,也不免為哺餵母乳之事煩憂。在哺乳的過程中需要的是充滿愛意及耐心的陪伴,所以媽媽是否能順利且穩定哺餵母乳,自然而然爸爸也就成為了重要夥伴! 母體奇妙的泌乳機制 (1) 懷孕初期,乳腺就開始發育。懷孕中期就開始生產乳汁。 (2) 寶寶含乳姿勢正確,就會刺激泌乳激素。 (3) 寶寶吸多少,母體就產生多少母乳,寶寶一定夠喝。 懷孕初期,隨著賀爾蒙的改變,因此孕婦的乳房都會變大。平均在16-22週母親的乳房就已開始在做準備,此時乳房就開始生產奶水。所以,當寶寶一出生時,媽媽的乳房裡就已存放足夠哺餵寶寶的「初乳」。 臨床實驗已證明「泌乳激素」與「催產素」刺激奶水生成兩大激素的分泌,會受到媽媽心情的影響,因此,爸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耐心的陪伴與協助,而媽咪要經常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搭配充分的休息,在正確的哺餵狀態下每位媽媽絕對都能夠提供寶寶足夠的奶水。而媽媽也必須瞭解乳房是個非常精細的生產線,當寶寶含乳姿勢正確,寶寶的吸吮動作,會刺激乳暈的神經,神經再往上傳到腦部,刺激腦部的腦下垂體分泌「泌乳激素」與「催產素」,奶水就能生成及排出。 簡單來說,輕鬆自在正確吸含乳,乳汁就會源源不絕地分泌,奇妙的母乳哺餵機制就會一直順暢循環運作囉!